功利性、盲目性读书堪忧
2007年6月,武汉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3级学生张三保毕业了,结束了本科四年的生活,他的20多篇发表在《国际论坛》、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》等核心刊物上的论文却让学弟学妹们印象深刻。他说,从大二暑假开始他就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去图书馆,沉心阅读和思考,培养了他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严谨和执著精神,让他真正地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但事实上,急功近利的阅读习惯也在不少大学生身上蔓延。一位高校图书馆员告诉记者,每年临近全国四、六级英语考试,外文书库的借阅率要远远高于平时,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也使电脑类图书阅读量成倍增长。临考急抱佛脚,考试过后这些书又少人理睬。记者在走访各大书店时也发现,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、最畅销的也往往是各类备考书。同时,消遣性的市场书籍也受到不少大学生的欢迎,而一些古典严肃的经典文学艺术丛书却遭遇冷落。
采访中,不少大学生说出了真实感受:“我的本专业课程已经很繁忙了,空余的时间还要学习英语和计算机,文学艺术类的经典书籍所花的时间多、精力多,课余时间我一般会选择那些轻松、不费脑筋的娱乐休闲类书籍。”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微电子专业的同学这样说。
商学院的小微说:“大一大二的时候自己的读书目标还不明确,等到大三、大四的时候找工作的压力就浮上来,我会选择一些实用性强书籍,像面试技巧、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书籍,希望能够高回报、快收益。”
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馆员蔡欣对该校学生借阅的调查显示,借阅率最高的是文学类作品,约占图书借阅总量的50%,而在文学类书籍当中,那些内容上或缠绵悱恻或惊悚刺激或言情武打的作品,借阅率达73.6%。采访中,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,很多时候只是阅读一些速记速忘型的书籍,不少人借阅图书是一种随意的消遣性行为。
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指出,盲目性也是目前大学生读书中存在着的一个普遍问题:“不少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学被动的、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。他们把读书当成是专业学习之外的‘课外’的事情,缺乏按照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系统进行知识配置的意识。”
功利和盲目从哪里来
“和过去相比,大学生现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,网络技术的发达,让他们面临的诱惑比过去增多了,休闲娱乐方式也变得多样化,他们缺少完整的时间规划读书。同时,面对就业压力,他们需要看一些对将来工作直接有用的书,重视一些实用性强的书是可以理解的。”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周光明说。
“但让我担心的是,一些资质好的青年因为随大流,浪费了自己身上的潜能和创新能力。”周光明回忆二十多年前自己读书的经历——“那个时候总体的读书氛围特别好,同学之间经常会交流自己看书的一些心得,甚至为一些问题争论。对我来说,当年看了不少文学、哲学方面的书,在当时也没想着它们的实际用途,但事实上二十几年来,它们一直都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的影响。”
在他看来,读书是一种积累,无法速成速长出什么成果,阅读效果要从长远来看,而一些看似“无用”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。
采访中,不少专家和学者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,一个人在大学期间的读书状况与他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密不可分。目前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、盲目性部分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。
“高校是社会整个大系统的一块。”周光明说,“大学校园里的读书风气与社会的整体读书氛围是分不开的,目前这种读书状况不能仅仅归咎于大学生的浮躁,可能需要各个阶层旷日持久的努力。”
自主意识与适当引导相结合
新时代的大学生,面临更多的选择,也面临更多的挑战,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大学时间读书,这几乎是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关心的问题。
周运清指出:“大学生的读书学习一定要转变观念,有自主意识,学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进行系统的知识配置。”他明确指出,大学生读书学习不能只局限在本专业,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,大学生要有针对个人的读书学习整体规划。
“大学生一定要摆脱考试性被动的读书模式,要主动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读书学习,寻找最前沿的一流的知识,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脑、动手能力,边学边做,为解决实际问题去读书学习。”他说。
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三山认为,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不管文科还是理工科学生都不能忽视的。他特别强调:“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,至少要对东西方文、史、哲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,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。”
不少专家认为,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,读的书还应包括另外几类:哲学精品著作、文学名著、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品,充满理论色彩的作品、史学专著、领导人的著作等,另外还要了解学科知识最前沿的知识。
“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,任何知识都会老化,如果没有主动进行信息资源搜索的意识,缺乏搜索信息资源的能力,一个人就很难使自己的知识保持常新。”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明华告诉记者,影响大学生读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少大学生虽然经常上网,但真正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却很差,不少大学生没有使用图书馆网络系统搜集信息的意识。
她介绍,大学图书馆的纸质藏书副本往往有限,而现在各个高校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,不但在逐步将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图书形式,高校图书馆之间也在积极进行网络资源的共享,并开拓文献传递等功能。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,每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资金就用在网络资源的建设上。“大学生要培养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,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。”周明华说。
事实上,除了提高主动学习意识,大学生的读书迷茫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缺乏引导。“为了开阔视野,我经常会选择专业以外的书籍看,但借阅的时候,我往往会无所适从,要看的书太多了,具体的目标却不明确。”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刘婵这样说。
“如果能够在如何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书籍、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时获得一定的引导,读书的效率肯定会高很多。”不少大学生表达了这样的想法。
“在学生中,可以自发成立一些读书团体或读书会,在相互交流中推荐书目,提高对图书的鉴别力,学生与师长、学长多开展互动,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读书活动。同时学生也要增强自我管理和自制能力。”周光明建议。
周运清认为,各个学院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设置的老师,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,真正以学生为中心,培养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。